佛山实施门诊医保,对广大市民来说是一件民生大事,对于医疗机构来说更是一件大事。经过两天的运作,医生、患者都渐渐熟悉了这个新的运作系统,而关于门诊医保的思考也正逐渐深入。有关专家认为,门诊医保制度很有可能改变医院的旧有经营模式,使医院从赢利转向节约;在医疗资源结构上,门诊主要在社区医院消化,大医院的精力会集中在大病上;在服务质量上,参保人可以随意挑选医院,这对医院的质量和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 门诊医保真的可以达到以上效果吗?
焦点一: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服务性?
佛山门诊医保最大的共同特点是各区社报机构以医疗费用包干的形式与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结算,也就是说每个医院每年的参保人报销总医疗费是固定的,不能随意增减的。值得注意的是,在参保人每年的医疗费里,有相当一部分由政府负担。也就是说,在参保人医疗费用问题上,让政府与医院捆绑起来,让公立医院的功能回归公益性和服务性上,更好地服务市民。
以往医院门诊的经营模式是赢利性的,越多人来看病,开的药越多越贵,赢利就越多。而实施门诊医保后,每个定点医院都不希望在一个社保年度结束时结算超支,如何节约医疗成本,成为广大医院负责人来的一个新课题。
期望:药价下降看病不再难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不少医院已经就如何控制医疗费用问题,做出创新的做法。如市二医院研发了看病系统,将报销目录内的1030种药全部放入一个数据库,医生在为参保人诊疗时只需在该药品库内挑药即可,杜绝开贵药的可能。
可以期望的是,医院会主动向节约型经营模式转变,据悉,已经有个别医院开始直接与药厂联系,采购既便宜又见效的药品,同时在为义务人员开展培训,督促医生不要多开药、开贵药,控制医疗费用。
焦点二:社区医院如何引导病人?
“小病进社区”一直是政府部门引导市民看病的大方向。从本次各区门诊医保的定点医院设置来看,尽管也有二级医院加入,但充当“主角”的仍然是大量的基层社区医院。如南海区选择社区医院参保的市民,报销比例高达8成,而在一级医院、二级医院参保的比例则分别下调到七成和五成。这样设置正是为了引导市民到社区医院看病。
不过,市民长期的就医习惯决定,不是所有人都买“小病进社区”的账。记者就曾在南海采访一名选择区级医院的老伯,他说坐公交车到区级医院看病也只需5分钟,交便很方便,而更重要的是对大医院有信心。社区医院如何在未来履行好引导市民门诊医疗的习惯?还是一个值得医院负责人思考的话题。
问题:基层医院服务水平需提升
记者采访中发现,选择社区医院作为参保医院的,多数是住在该社区的老街坊,都是医院原有的“老熟客”。在这些医院,医生们已经初步和居民建立了朋友式的关系,“感情分”为社区医院争取了不少参保人。
另外,不少基层社区医院都已和大医院保持有类似的转诊和合作关系,而且这种转诊并不是单向的。如市一医院的危重病、慢性病人、老年病人等进入康复期后,都会转诊往附近的同济医院或向阳医院的家庭病床,这些都是社区医院吸引参保人的新招之一。但如何真正提升基层医院的服务水平,还得从人才入手。
焦点三:市民自选医院打破垄断?
根据各区方案的规定,参保人每年都可以重新选择一次定点医院,如果将来实施市级统筹的话,甚至可以跨区选择定点医院。
南海区社保机构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市民可以自由选择、定期更换定点医院,就是要打破垄断,让医院之间形成良性的竞争的风气。
虽然,各社区医院都有一定的“地盘”,拥有相对固定的参保人数量,然而因为如今佛山交通十分便利,到周边镇的医院看病也不会很麻烦,因此如何吸引参保人长期选择自己医院,各医院也在费尽心思。
亮点:让参保人监管医疗费
对参保市民来说,可以自由选择定点医院就是他们手中的一张“王牌”。记者在连日采访发现,市民选择医院往往有两个原则,一是就近,选择自己所在镇或街道的医院,另一个原则就是看名气,选择区级医院。
为此许多医院正想方设法提高服务质量、医疗效果来留住参保人。南海中医院设立参保代表委员会,让参保人自己监管医院360万元的参保人医疗费,让大家能够明明白白消费。
各方观点
专家:大医院集中“火力”治重病
全国人大代表、佛山市政协副主席、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谭家驹表示,社区医院应该实现“小病能治,大病能转”的功能,为老百姓看好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做好社区康复,这样老百姓才不用拥到大医院去解决这些基本的医疗问题。
而大医院才能专注于救治危重病人、研究突破大病、疑难病的技术难题。这次五区全面在基层医院铺开基本门诊医保,相信是小病进社区走出的成功第一步。
据介绍,佛山市一医院的日门诊量动辄五六千人次,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普通的感冒发烧等常见病,大量医生忙于在门诊应付这些社区医院就能看好的病人已经非常辛苦,就抽不出时间去研究大病、疑难病、危重病的突破了。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陈家柏说,尽管现在从市一的门诊量还看不出病人分流的明显变化,但长远来看方向是对的,只要社区医院的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相信以后普通病就能慢慢分流了。
卫生局:社区医院也能找专家看病
佛山市卫生局局长戚耀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五区推开基本门诊医保,是政府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引导市民改变看病观念的第一步。
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方面,政府还有中期和远期的目标,并制定出了框架。戚耀方介绍,佛山的中期目标还要通过大医院对口帮扶的措施,三年内使社区医院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在一系列的帮扶措施中,一是从人事上,每年由卫生局组织市一医院、市二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疾控中心和市职业病防治所等6个单位的卫生技术人员,在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前指定到各区基层卫生机构服务不少于3~6个月。而五区二级以上医院的中级以上卫生技术人员也要在一个晋升周期中安排到各区镇街卫生院服务3~6个月。
二是实行二级以上医院对口帮扶镇街卫生院制度,通过人才进修、技术设备支持、专家出诊、查房等方式帮扶基层,标本兼顾。让当地老百姓在基层也能找到专家看病,而基层医生也能得到提高。
顺德区早在去年7月1日就在佛山先行一步,试运行城乡居民门诊医保制度。目前顺德区已经有将近70万人参与了门诊医保,全区有17间定点医院承办门诊医保服务。
根据顺德区有关部门统计,顺德定点医院今年一季度的1278.7万医疗包干费使用率为90.3%,也就是说总体上医院都能做到节约医疗费,没有超支。
最近,记者走访了顺德最大的社区医院大良医院。据了解,在大良街道20个村居委中,有16个选择大良医院为定点,参保总人数将近8万人,而门诊医保就诊人次由开办初期的每月6714人次,升至目前3万人次左右,就诊率大大提高。
与此同时,优惠处方平均处方值,由开办初期的6.28元,升至目前20多元。可以说,来看病的人多了,药费也大大减少了。
顺德门诊医保在运作一年后,也暴露出一些存在问题,如药品目录不完善,部分医院、医生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在今年5月举行的全市居民门诊基本医疗现场会上,顺德代表表示,虽然所有公立医院均实行网上招标采购药品,但由于相关药品没有中标或中标后药商不供货,造成部分优惠药品储备不足,这些问题应引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