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申万行业指数”统计,从年初开始到昨日收盘,医药生物行业指数累计跌幅为21.80%,同期上证指数和沪深300指数分别跌35.95%和33.55%;而在“4·24”以来的上下两难行情中,医药生物板块亦领涨13.71%,远高于同期上证指数和沪深300指数的2.79%和2.70%的涨幅。
即使追溯到2007年,医药板块的表现亦令大盘汗颜,2007年医药行业指数整体涨幅达186.15%,几乎是上证指数96.66%涨幅的两倍。在所有34个工业子行业中位居第六。
是什么在支撑医药生物板块的“弱市抗跌、盘市趋强”的强势?
强势背后的定价话语权
6月4日,以生产化学原料药VE(维生素E)、VA(维生素A)为主营的浙江医药(600216.SH)、新和成(002001.SZ)均以逾2%的涨幅跑赢大盘,并成为医药板块中为数不多的逆势飘红股。
事出有因。
5月31日,浙江医药宣布从该日起,公司VA产品的内外销报价在现有价格基础上统一提高50%。该公司在最近(2月21日)的一次价格调整中称,“VE系列产品的报价较2007年9月18日的价格上调约120%,预计提价后的新订单从2008年5月开始执行。”
由于VE行业集中度较高,市场基本上被BASF、DSM、新和成和浙江医药四家公司占据,因此,新和成和浙江医药在产品定价方面拥有一定的话语权。自去年以来,两公司已多次上调维生素系列产品的价格。
中原证券研究员焦浩漭曾作出解释,“导致VE、VA价格持续提升的根本因素是供需关系。在供给方面,国际VE生产巨头BASF目前供货仍未恢复正常,同时,受技术、环保因素制约及合成VE所需中间体三甲基苯醌供应紧张的影响,短期内VE、VA产能不易有效扩张。”
“在需求方面,VE、VA是饲料添加剂中非常重要的组成,人们对肉类食品的刚性需求,导致饲料的需求也带有刚性。而VE、VA产品在饲料中的成本所占比重较小,对价格敏感度不高,在市场供给有限的情况下,只能被动地接受涨价。因此,近期内,VE、VA产品的价格仍将高位运行。”他补充。
随着公司产品的屡次提价,二级市场的股价表现和筹码集中度的变动亦引起市场关注。
公开数据显示,浙江医药的股东户数从2007年底的32143户减少到今年一季度末的27512户,不过,据Topview系统6月2日数据显示,该公司股东户数又回升到了34887户,“这表明在4月24日到5月13日的那波大幅拉升(涨幅接近或达到五成)过程中,筹码有可能出现了松动”。一位市场人士向记者分析。
交易记录显示,4月24日-5月13日,浙江医药和新和成分别上涨了45.91%和53.29%。5月中下旬虽有小幅回落,但仍处高位。新和成更是接近了其历史最高位。
“新和成比浙江医药更为强势的原因之一可能就是前者的毛利率提升得更快吧。”那位市场人士向记者解释。
公开资料显示,浙江医药的毛利率由2007年一季度的12.4%上升至2008年一季度的30.8%,而新和成的毛利率则由去年一季度的12.3%劲升至今年同期的52.9%。
阳光普照还是冷暖不均?
浙江医药和新和成的幸福岁月是否已经描绘出整个医药生物行业的全景图,是阳光普照还是冷热不均?
国金证券研究报告指出:“医药生物行业销售收入继2007年快速增长之后,在2008年一季度势头得以维持。一季度该行业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速24.44%,是近三年来的最好开局,也是少有的几次单季度增速超过20%之一。”
该报告针对医药生物各子行业具体分析后发现,“化学原料药和医疗器械是净利润同比增速明显加快的两个子行业。化学原料药是受惠于原料药价格的周期性波动,目前处在价格景气周期的较高阶段;医疗器械的净利润增长包括费率和所得税降低的贡献,但更多的是来自于收入的增长。”
“化学制剂、中药、医药商业几个子行业的净利润增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普遍原因就是投资收益较同期下降,生物制药的净利润增速保持了30%的平稳增长。”该报告同时指出。
就投资策略而言,国金证券医药生物行业研究员黄挺表示,“短期真正应该关注的是医改征求意见稿,这是决定行业发展方向的事件;从长期来看,还是要关注价值成长型股票,这些股票可以通过明确的高增长来逐步消化当前的高估值。”
数据显示,医药生物板块整体市盈率较高,一线医药股2008年动态市盈率普遍在45倍左右;二线医药股的市盈率也在30-40倍之间。
“医药板块的高估值是建立在明确的利润增速基础之上的,若以PEG(市盈率增长比率)指标衡量,优质公司的PEG基本都在1以下。”黄挺认为。
兴业证券李劲松则略表担忧,“一季度延续高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上年基数较低。下半年随着行业基数的提升、成本上升压力逐渐显现等因素作用下,增速将有所回落。预计医药行业在2008年仍将较快增长,但是全年的增速下降至约40%。”
6月4日,申万医药生物行业指数跌1.74%,上证指数跌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