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植物药市场销售额正以每年10%至20%的速度增长。这对在中医药方面拥有大量独特资源的中国而言,是绝好的机遇,更是严峻的挑战。
据最新统计,目前世界植物药市场年销售额超过160亿美元,而我国中药制剂年出口仅在1亿美元左右,占其中的3%至5%。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每年天然植物药进口已超过6亿美元,并以每年200%至300%的速度增长。
外企热衷中药研发
据悉,目前全世界有170多家公司和40多个研究机构正在从事天然药物的新药开发。美国已开始进行中药复方与制剂的临床试验,德国则打算在现行医疗保险法中将中药列入传统疗法范畴,俄罗斯、瑞士等亦看好中药。
日本厚生省批准的210个汉方制剂的处方主要来自中国中医典籍,其生产原料75%从中国进口,但日本中药产品在国际中药制剂市场却占有80%的份额。韩国所占的份额也达10%。这些国家从我国进口粗加工的原料药后再行精加工,制成符合国际标准的片剂、胶囊等,立即高价行销全球,其中包括反销中国市场,其数量竟占到我国中成药市场的三分之一。
不久前,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瑞士诺华公司在上海宣布,在已经投入200万美元的基础上,将再投入150万美元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展开为期3年的中药提取物研究。德国马博士大药厂也表示,其用于治疗便秘的植物药已正式抢滩中国。日本大幸药品株式会社也将其汉方药新剂型强力推向华南市场……
中药知识产权在流失
没有专利保护,仿制也就在所难免。当外国人用高科技手段突破了中药的技术难关后必将长驱直入。业内人士担忧,民族中药不但难以走向国际市场,弄不好连国内市场都无法保留。
多年前我们就已有沉痛的教训,青蒿素被国外一家企业根据科研论文进行结构改造并抢先申请了专利,年出口额达2亿至3亿美元。日本在中国六神丸的基础上开发出救心丸,年销售额达上亿美元。江苏地道的传统中药材薄荷,目前已有8项专利落在美国人手里。银杏目前在中国的专利申请共有68件,外国人申请的有4件,但几乎涵盖了银杏的全部提取工艺流程。而这些教训仅仅是冰山一角。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淡薄使得我国中药痛失市场先机。据统计,国内大约90%以上的中药都没有申请专利。专家分析,这主要是因为很多中药都是来自于动植物,申请专利的难度较大,中药缺乏足够的临床试验的数据,很难证明中药的疗效,很多中医药的知识都是作为一种秘方存在的,秘方虽然疗效显著,但机理是什么说不清楚。
争夺专利要快马加鞭
据悉,目前国内的许多中药企业都在加强对中药的研发。如白云山中药厂为抢占抗生素限价后的中药抗生素市场,一举投入6000万元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合作成立中药消炎实验室。不久前,三九企业集团规划投资总额超过7.2亿元,建立三九现代中医中药产业化研究开发基地项目,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三九还收购了日本东亚制药登陆日本,从而让本土中药跻身国际主流市场。
知识产权无疑是民族中药产业面对挑战时必须紧紧抓住的利器,这已成业内共识。中医药知识产权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商业秘密等多个方面。
专家指出,中医药产品在进入国际市场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及时向进入国提出专利申请,在真正意义上保护其国际市场利益。同时中医药产品应塑造驰名品牌,敢于和国际上的名牌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