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深受乙肝危害的我国民众来说,日前卫生部公布的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大幅下降,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喜讯。
中国CD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专家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下降,是国家免疫规划的成效,是十几年来国家实施新生儿乙肝免疫策略的成果。中国通过以接种乙肝疫苗为主的策略控制乙肝所取得的成绩,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赏。专家们说,十几年来,我国成年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基本没变化,是越来越多健康宝宝的加入,使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了下来。
人感染乙肝病毒时的年龄对是否发展成慢性携带者关系重大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新生儿时期如感染乙肝病毒,90%以上会发展为慢性携带;婴幼儿时期感染,有25%~30%发展成慢性携带;而成年时期感染,发展成慢性携带的比例仅为5%~10%。慢性乙肝患者的5年肝硬化发生率为12%~25%;肝硬化患者的5年肝癌发生率为6%~15%,5年肝功能衰竭发生率为20%~23%。因此,多少年来全人群乙肝病毒高携带像一座大山,重压在国人头上。
中国CDC免疫规划中心主任梁晓峰告诉记者,从1992年起,我国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管理,普及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但这个时候的乙肝疫苗多数接种对象是成人和在校儿童,而且疫苗及其接种费用由单位和家庭支付,中西部儿童的接种率较低;从2002年开始,乙肝疫苗正式纳入儿童免疫规划,政府支付疫苗费用,其中中西部省区由国际免疫疫苗联盟(GAVI)提供乙肝疫苗,对所有新生儿免费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家庭只支付接种费;同时,从这个时期开始,国家十分注重新生儿出生24小时之内的首针及时接种;从2005年6月1日开始,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全部免费,从而使我国儿童乙肝免疫覆盖率不断加大,乙肝保护效果越来越显著。
研究证明,接种乙肝疫苗后有抗体应答者的保护效果一般可持续12年,一般人不需要进行加强免疫。一项于北京、上海、河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进行的调查显示,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后保护率可达93%。河北、湖南、上海、广西对1986年~1988年出生婴儿随访15年发现,接种乙肝疫苗组儿童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被控制在1.6%的低水平,在接种乙肝疫苗15年期间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未见升高,尽管其保护性抗体及抗体滴度水平随时间延长有所下降,但第15年时保护率仍保持在90%左右。一项于湖南省湘潭市的观察显示,对9年~11年前接种过3针乙肝疫苗的57名儿童进行一针乙肝疫苗的加强免疫接种后,抗体滴度水平迅速升高,较加强免疫接种前增加了6.5倍;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也从加强免疫接种前的66.7%升至100%。这些进一步证实了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儿童对乙肝病毒具有长期免疫力。
什么时候我们的版图才能涂满生机盎然的绿色
在中国CDC免疫规划中心,记者看到了一幅乙肝病毒流行全球分布图。其中,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8%的地区被红色覆盖,>2%<8%的地区被黄色覆盖,<2%的地区被绿色覆盖。
中国CDC免疫规划中心流行病二室主任崔富强称,乙肝表面抗原携带一般很难祛除,特别是新生儿时期感染而发展为慢性携带几乎会是终身携带。降低我国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总携带率,所能依靠的唯一方法是“稀释法”——通过严格的免疫保护,让一代又一代新人免受乙肝病毒感染。
梁晓峰说,目前我国1岁~4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已下降到0.96%,其中有接种史者降至0.77%,而无接种史者携带率仍高达5.57%!我国预防接种地域差异大,在老少边穷地区和流动人口中,仍有为数不少的新生儿未能得到乙肝免疫保护。当前的重点工作之一仍然是抓好这些薄弱人群的乙肝疫苗接种工作,特别是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的首针及时接种率。因此,进一步加大对老少边穷地区和流动人口聚集地的支持性措施,我国乙肝免疫保护效果还会提升。
崔富强同时告诉记者,多年来,我国人群15岁年龄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一直最高。近年我国在加强新生儿乙肝免疫保护的同时,对新生儿以外重点人群特别是大年龄儿童,也在积极推进乙肝免疫接种。卫生部近几年已经下拨经费,对部分地区新生儿以外的较大年龄儿童开展了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上两周,卫生部又安排了5000万元项目经费,用于GAVI地区乙肝控制工作,其中工作的重点,是对项目执行以来,出生儿童的查漏补种和促进对在家中出生儿童的首针及时接种工作。这也必将加快我国人群乙肝免疫保护的进程。
根据卫生部日前的通报,我国2005年出生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已达93%。中国CDC免疫规划中心专家以全国总人口13亿、全国年出生婴儿1600万为基数,结合当前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水平,并加入对大年龄儿童和高危人群的乙肝疫苗接种等其他防控措施因素的增效,进行了乐观的估计:中国人群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将在10年~15年后下降至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