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核心提示】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灾情严重,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面临此次重大的地震灾害,人们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在这样的灾难事件中,灾区人民面临亲人的死亡、伤害及财物的损失,心理上必定也会产生相当大的创伤,如无助、强烈的害怕、悲伤等情绪。为了尽快让灾民走出心理阴影,摆脱心理灾难,不少心理干预专家和专业心理咨询师、心理学工作者,已经及时走进抗灾第一线,向受灾人民伸出援手,采取了有效的疏导和化解方法。

  【专家意见】心理危机干预越快越好

  地震等自然灾难突发性强、伤害性大。灾难会结束,但它给人们留下的心理创伤将会影响人的一生。在唐山地震的幸存者中,有25%的人患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抑郁症、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难以治愈。因此,心理专家提出,在重大灾难发生之后,要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干预,简单来说就是让被干预者把经历的灾难事件、内心的感受和体验说出来,把情感宣泄出来,淡化灾难带来的恐惧、焦虑、自责等多种消极情绪,让当事人可以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

  从理论上说,地震后的心理干预越快越好。尽量在心态未落入谷底之前进行干预,尽可能用最短的时间,让其恢复到最正常的状态。一旦外部条件允许,心理专业人员就应该马上进行专业的筛查和诊断,针对灾民受到灾难影响的不同程度,进行干预,及时帮助他说出内心体验,宣泄消极情绪。干预越及时,幸存者心理康复得越快,越晚效果越差。

  地震后最需要心理干预的人,是受各种不利因素影响最多的人,通常我们救助的第一群体是幸存者,即直接受到伤害但存活下来的人,与其并列的是死难者家属。幸存者在灾难后的心态会表现出恐惧、无助、后怕、悲伤,还有很重要的一种情绪,就是不合情理的自责。躯体的反应,可能会失眠,睡觉过程当中做恶梦,恶梦可能是跟地震灾害有关的一些经历,反复控制不住地总是回忆受害情景。有些轻一点的,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没有食欲,头疼,浑身不舒服等现象。最严重的甚至会出现一些心理应激,极端的情况如自杀倾向等。再一个情况,可能会出现暴力冲突的行为,伤害自己或者他人。

  【典型案例】闭上眼都是房屋倒塌的情景

  据采访调查,许多灾民在这次地震后都呈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大多数人无法摆脱地震造成的心理阴影,例如噩梦连连,“闭上眼睛,都是房屋倒塌的情景”。或者是成天都头晕,眼前所有的东西都在晃动,双腿无力。

  专家称地震后心理疾病的患者有三种。一是过去患有某种病,治好了,这次地震致使精神紧张和心情恐惧,又诱发了旧病;二是年迈体弱,各种生理机能衰退,地震致使精神紧张和心情恐惧,由此又致使内分泌失调或某些生理机能更加衰退,诱发了头晕、头疼、心脏病等;三是纯粹因地震致使精神紧张、心情恐惧,加上余震不断,产生条件反射,一有风吹草动,便更加恐慌不安,心情烦躁。回顾唐山大地震(1976年7月28日)中,一个患者因为失去了3个孩子,每次看到和她家遇难孩子年龄相仿的小孩,她都止不住悲痛,很长一段时间都郁郁寡欢。在家里即使是大白天,也要挂上窗帘,不挂窗帘就会出现震亡孩子从窗子进来的幻觉。每当与人谈起过去的经历,她都会失声痛哭。另一个患者在唐山大地震中被困废墟4小时,救援人员及时赶到,使他安然脱险,但从此心中留下了阴影。一次他到外地出差,住处忽然停电,黑暗中,他顿时感觉呼吸窘迫,巨大的恐惧袭来,如同又被埋在废墟下一样。以后,这种幻象逐渐加重,恐惧如影随形,他不能再呆在封闭的环境里,到哪儿都要把门打开。

  【支招】如果遇到这些情况,你能做些什么?

  1.我身边有个人,每当想起灾难的事情就会很恐慌,我们应该怎么帮助他?

  首先,我们应该在第一时间出现在他身边,给他安全感。除了通过身体接触的方式让他感到身边有人陪伴外,您也可以给他一些柔软的物体怀抱,如抱枕、布娃娃等。

  当恐慌结束后,必须告诉他是因为刚才想起的事情引起了恐慌,其实他现在非常安全。如果这个人经常有这种恐慌情形出现,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的帮助。

  2.他的亲人在这次灾难中遇难了,每当独处时,他就会哭泣,我该怎么办?

  首先,不要劝阻他哭泣,陪在他的身边,让他尽情地哭泣,您可以适时地递上面巾纸让他擦泪,以示关心。其次,如果他跟您诉说遇难亲人的事情,您应该静静地听他讲述,不要劝阻。

  3.如果他的亲人在这次灾难中遇难了,是否应该如实告诉他?

  对于亲人朋友的死亡,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都必须做到:不要隐瞒,否则会造成更大的心理伤害。对于死亡要有一个告别仪式,对孩子来说,是让他知道亲人或同伴永远走了,去另外一个世界了。告别仪式非常重要,这是一个了结。承认这个事实需要过程,承认到接受事实还需要时间,但承认是接受的必经之路。还有一些活动,比如放飞风筝,把想对死者说的话写在风筝上放飞,或者埋葬小纸条等。这些活动的主要目的都是不回避,把情感表达出来,这也是很好的情感宣泄方式。

  4.我想去灾区帮助更多的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志愿者?

  一名合格志愿者,应该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热情,灾区的条件一定是艰苦的,必须有发自内心的服务热情;二是身体健康,懂得照顾自己。志愿者必须懂得自我保护。身体方面,要多喝水,防晒防蚊防传染病,带够食物、药品和设备,比如手电筒、绑带、酒精棉、创可贴,最好买好保险;心理方面,回避重复性创伤场面,承认自己有脆弱的一面,承受不了一定要提出返回,或者是寻求更专业的帮助,不要硬撑。生病必须马上回来,不要坚持,否则可能给别人添麻烦。要记住“只帮忙,不添乱”的原则,衣食住行尽量自己解决,不要给灾区增加额外的负担。

  另外,心理干预队伍可以统一着装。这样既可以对灾后心理社会支持的宣传起到重要作用,又有安抚心灵的效果。去学校的话,可以给孩子和老师带点小礼物。要带动当地的力量,一个培训十个,十个培训一百个,把理念和一些简单的技术传播开来,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心理干预网络,让更多人受益。

  【链接】

  灾难对人的心理影响到底有哪些?

  1.生理方面:

  失眠、做噩梦、易醒、容易疲倦、呼吸困难、窒息感、发抖、容易出汗、消化不良、口干等;

  2.认知方面:

  否认、自责、罪恶感、自怜、不幸感、无能为力感、敌意、不信任他人等;

  3.情绪方面:

  悲观、愤怒、紧张、失落、麻木、害怕、恐惧、焦虑、沮丧等;

  4.行为方面:

  注意力不集中、逃避、打架、骂人、喜欢独处、常想起受灾情形、过度依赖他人等。

  哪些人需要心理危机干预?

  ●受害者:给予充分的时间,允许悲伤和倾诉

  在这次的灾难中,每个人的心理创伤程度有所不同。解决的方法有两个——一是自助与帮助家人:给自己时间治愈创伤,允许自己为遭受的损失而悲伤,耐心等待情绪的变化;向关心自己、同情自己的人寻求支持……但记住该支持系统可能很无力;沟通经验,与家人、密友谈,记日记;找当地的支持团体,寻求过来人的帮助。

  二是找专家、小组讨论:从事健康的活动以提高应对能力;保持平衡的饮食、足够的休息,别酗酒、服药;建立或重建日常规律,定时吃饭、运动,培养嗜好;避免生活中的重要决策,比如变换工作,因为这种事是很有压力感的。

  对于暂时没有获救的人来说,产生心理焦虑和恐慌是很自然的,最重要的是要保持镇静,相信救援力量很快就会到来。心理专家表示,当你抱有希望的时候,你获得生存的几率就很大,一旦放弃希望,在没有食物,没有水,甚至空气越来越稀薄的情况下,你的生命就很容易消失。

  灾难中失去了父母的孤儿们,是大家最关注的一个群体。他们如何才能在未来的成长中避免一些负面影响呢?专家告诉我们,在失去父母这种创伤之下,儿童出现什么样的反应都是可以理解的。周围的人不要对这些孩子的表现有什么大惊小怪,要密切地关注,鼓励他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尽可能给他营造一个相对安全、舒服的环境,让他慢慢从失去父母这种巨大的创伤中恢复过来。后期的干预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症状和表现进行。对这些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陪伴,需要有一个成人在他身边,让他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人跟他在一起,跟他共同面对困难,让他们不那么可怕。

  ●救援者:接纳自己的情绪反应,学会自我保护

  心理专家还提出,现阶段最需要心理干预援助的,还有救援人员。因为对于灾民来说,首要的还是生存问题,而心理干预是一个漫长的工作。很多人的心理反应是在一个星期、两个星期甚至更长的时间后延迟出现的。而救援人员,却是在超负荷的艰苦环境下工作。要使他们保持一个好的心态和战斗力,就需要对他们进行心理帮助——帮助他们做好心理的预防,以免在工作中受到心理上的影响;如果他们已经在前线开始工作了,也要帮助他们进行心理调节。

  对于救援人员来说,这个工作的挑战非常大。也许救援工作不能到位,等待的过程,又往往会让救援人员觉得自己的力量使不到刀刃上,这是一个心理上的煎熬。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那么高的死亡率。因为这次的地震不同以往的地震,它同时还伴随着严重的雨水、余震,加上那里特殊的地理形势,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意外,死亡率可能会相当高,也许超出我们急救人员意料范围之外,这种情况下,救援人员的心理应激可能会很大。这个时候,他们的心理调适是很重要的,要意识到自己的这种情绪反应是很正常的,要懂得接纳自己的情绪反应,必要时可以向相应的心理救援人员诉说自己的感受,把情绪舒缓出来,然后再投入到工作当中去。

  对于普通的志愿者来说,如果没有受过长时间的专业训练,不要给自己增加太多的责任感。一个心理专家提醒我们:“你得选择你能听的。如果受害人一开口就刹不住了,我觉得我们有权利说,对不起我只能听到这儿了。真的,因为这样也是一个自我保护。”

  从机制上来说,我们也需要有一拨一拨的梯队。过一段时间就把这一拨在前线救援人员替换出来,让另一拨人进去。同时,还要注意对撤出来的人员进行心理的支持、舒缓,让他们平静度过。

  ●普通人:伤心落泪很正常,适度接触信息源

  很多人以为,只有跟灾区和灾民有过直接接触的人,才会产生心理问题。其实,普通人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也不能忽略。很多人在看相关新闻的时候,都会出现一些负面的情绪。一个女生说,我很难过,虽然我不在灾区,但是这些天我一直很难过,情绪低落,我该怎么办?她也许代表了我们很多普通人的心理。

  从这种心理的产生来看,这个时候,人们往往觉得一定要做点什么,如果我不做点什么,就没有尽到义务和责任。这里边就有一个问题,首先,这种压力是怎么来的?一方面,它可能牵扯到人类的基本同情心。另一方面,地震灾害给我们最大的影响,其实是大自然对我们的影响,这个打击是非常严重的。因为我们最基本的需要,是安全感的需要,还有就是对于生活的那种控制感的需要。但是地震灾害第一个破坏的就是我们的控制感,你会觉得在自然面前,人类特别的无力。会觉得很无助,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人的尊严的一种侵犯。

  专家解释,这种同情心和无力感,以及看到报道后有伤心落泪的外在表现,都是正常的反应,这并不代表脆弱或者不坚强,情感流露出来是很自然的事情。把这种情绪低落的表现说出来,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可以让大家知道,同时也可以在说出来的过程中慢慢回复情绪。如果有人慢慢觉得情绪低落到一定程度,并影响到他的生活和工作,或者是影响到他跟人交往的话,他就应该主动寻求专门心理干预机构的帮助了。

  专家还建议,大家在接触这些过度的负面信息刺激源时,应该适度。因为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心理底线,如果心理底线被击破的话,自己就会受到伤害。

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