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心语可乐
提问者:孙达(上海莘松路)
解答者:肖泽萍(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教授、主任医师)
问:在心理干预中,是安慰人们不要多想痛苦的事情和经历,还是让他们把痛苦宣泄出来,更有
利于抚平灾难带来的心理创伤呢?
答: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不仅造成了物质财产损失、人员伤亡,也是一种猛然撕裂人类防卫功能屏障的重大精神打击。 所以,与以往不同,这次抗灾行动中心理救护成为重要的工作之一。
经历地震以后,大部分灾难幸存者会有各种情绪或心理耗竭的表现。这是对异常或非常态的环境可能出现的正常反应。这样的反应一般是短暂的,不是严重的心理困扰或心理疾病。大部分人也会在灾后三个月内逐渐好转。但如果这一时期没得到很好的过渡,可能会迁延不愈,甚至出现影响当事人一生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所以,一个月内的正确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即心理救护,非常重要。
紧急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目标,不是让灾难幸存者感到幸运,而是让受灾对象能够充分表达哀伤,缓解压力,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尽快恢复正常心理功能。如果这时就劝慰幸存者“不要多想,以后会好的”,容易让幸存者内心更加不平衡,而且堵住了他们发泄和释放情绪的通道,所以,不被认为是有效的心理干预手段。
危机心理干预是循序渐进的。它包括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心情释放,说出危机中的感受和经验,引发共鸣。学习接纳自己的情绪,传递同感,表达尊重。第二阶段是同舟共济,鼓励每个成员适当宣泄内心情绪,增加安全感,促进成员彼此互助。第三阶段是尽己所能面对现实,认识自己的局限性,区分自己可控制与不可控制的因素,聚焦在可控因素上。第四阶段是重新感受生命之光,接纳对死亡的恐惧,坦然面对生与死,更加珍爱生命。最后,整个小组讨论,重在行动,增强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