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由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组织评选的第三届“惠氏杯”中国医师协会杰出精神科医师奖近日在哈尔滨揭晓,10位长期工作在精神卫生领域,并做出杰出贡献的优秀精神科医师获得此项殊荣。

  由于医治对象的特殊性,精神科医师不但要从事医疗工作,同时还要担当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者、患者权益的维护者、社会偏见的斗争者、政府精神卫生政策的呼吁者等角色。精神科医师既要有悲天悯人的人本主义态度,还要有融会贯通的精神病学和心理学知识,更要有抚慰痛苦心灵的技巧。 长期以来,广大精神科医师默默无闻地工作,克服了工作环境的艰苦,忍受着经济上的困窘,为精神障碍患者和他们的家人带来希望和关爱。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两位今年荣获杰出精神科医师奖的医师,让我们跟着记者的笔触进一步走近这一特殊的群体吧——

  说起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教授、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分会主任委员周东丰,全国的精神科医师大都很熟悉。但面对记者的采访,周东丰显得非常低调,既不愿意谈自己取得的成绩,也不愿意说自己所作的贡献,再三说自己只是深入精神病学领域多做了一些工作,但临床工作做得不算多,这次获得杰出精神科医师奖是沾了担任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的光,“很多临床医师比我杰出,比我更应该获奖。与那些年过80仍坚持工作在临床一线的前辈相比,自己还需要在医生这个岗位上多学习。”

  以科学精神体现人文关怀

  32年前,周东丰被调入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投身精神科领域至今。周东丰回忆说,当初进入精神科是组织的分配,但在做了精神病科医生以后,“觉得这个科也很不错。”作为医科大学的教学医院,北医三院精神病科对病人一贯讲究人文精神,医生对病人挺友善。而且因为就诊的病人身体没有疾病,就诊的过程需要医生和病人单独谈话,因此,周东丰说与其他科室比起来,精神病科的诊室更干净整洁,没有那种医院特有的气味。因此,虽然不是自己选择的科室,但一到那里,周东丰说自己就喜欢上精神病科了。

  即使是精神病专科医院,周东丰也认为应尽可能地对一部分病人采取开放治疗、自愿治疗,少一些非自愿的、强制的治疗。实际上,精神病人并不像人们想象的有那么多需要强制,大多数病人是自愿治疗的。周东丰说,医院应该给自愿治疗的病人创造一个关系比较友善、环境比较宽松的条件,只对个别的特别有冲动暴力倾向的病人暂时给予一定的约束。因为病人越被关锁,情绪越紧张,敌意越大;而环境越宽松,病人也就越放松。因此,医生的态度与病人的反应是对等的。

  正因为如此,周东丰对患者总是充满尊重、理解和同情,设身处地地为患者全面考虑。“以科学精神体现人文关怀。”周东丰对文学、历史和哲学非常感兴趣,阅读过大量文化、宗教、哲学、历史和心理学书籍。丰富的文化修养在医疗工作中充分体现出了人文精神,除对患者充分尊重和平等看待,周东丰还具有出色的与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沟通和互相理解的能力,因此,很容易获得患者对治疗的充分理解,并表现出良好的依从性。

  科研思维和临床思维应有机结合

  周东丰一直努力倡导医学伦理学在精神病学临床服务中的实施。她担任精神病学分会主委期间,在国内举办了3次“中国挪威精神病学立法、论理和保护患者权利”的讲习班,讲习班的内容在以后成立的精神病学医师协会中成为了保留的继续教育项目。在她主编的精神病学继续教育教材中,医学伦理学的内容独立成章,她希望向国内更多的精神科医师普及伦理学知识。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在这方面的努力得到了世界精神病学协会调查委员会的肯定,使一度对中国精神病学在人权问题上批评指责的世界精神病学协会改变了原来的看法。

  医学是一门需要不断创新、发展的学科。精神障碍的特点是临床表现丰富、复杂,大多属于病程迁延或易于复发的慢性疾病,而目前的治疗又只是针对临床表现的对症治疗,总会有一部分患者对临床上现有的各种治疗手段都缺乏疗效或仅有部分疗效,这就需要医生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周东丰在临床实践中,一直将科研思维和临床思维结合在一起,针对临床中存在的治疗难题,不断进行新疗法的探索。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周东丰带领课题组先后进行了一系列针对新疗法的科研评价,如:银杏叶提取物作为抗精神病药物辅助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疗效;2001年在国内率先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和阴性症状疗效的初步评价,并在2003年进行了rTMS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具体参数探索(科技部十五攻关课题);一些植物药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所致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疗效;目前正在进行由北京市科委立项的精神分裂症新的非药物疗法的疗效研究。这些研究和发现,为广大临床医生对患者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几十载的心血,凝结成了累累硕果,她至今已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近40篇;曾获得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1年科技进步三等奖,1992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3年北医大科技进步奖和1996年北京市卫生局科技进步奖,1997年获吴阶平医学奖-杨森药学奖精神科一等奖,2007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获奖理由:她多年从事生物精神病学研究,最早在国内精神卫生研究领域建立了放射免疫测定法和放射受体测定法,对体内激素类物质及血药浓度开展测定。近年来,她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精神疾病的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残留幻听的治疗,她的一系列研究成果,丰富了我国精神病学的基础研究理论和临床应用。她连续担任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为促进中国精神病学的发展、提升我国精神病学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获奖感言:我在精神科工作了30多年,今天获得最佳精神科医师奖这项荣誉,得益于很多大师对我的培养。非常感谢他们给我很多机会,使我能在临床、科研上取得一定的成绩,以及引导我进入中华医学会,有机会为全国的精神病患者提供服务。由于我担任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这个岗位的特殊性,我觉得我获得这项荣誉可能与此有关吧,所以我内心非常惭愧。我认为那些工作在临床第一线、默默无闻地奉献着的广大精神科医师和那些前辈们,才是最杰出的。

天天健康网美食频道